新年期间,导弹洞库外,火箭军某旅官兵冒着酷寒现地打开战术课目推讲练习。张彦琦/摄
正月初一下午,火箭军某旅发射架指挥长、中士张旭带队来到导弹洞库。兵士们在发射车前规整列队,随后大声陈述练习预备状况。
在这个被官兵们称为“龙宫”的当地,发射车规整摆放,火箭军某旅某分队已“蛰伏”1个多月。今年新年,张旭和战友们没有回来营区,更无法和家人团圆,他们担负着在导弹阵地上战备值班的重要任务。
号手,是对火箭军导弹发射架官兵的称谓,他们多是百里挑一的高学历兵士。“号手就位”意味着实装操作或发射流程开端。不过,这次练习稍有不同,他们并没有登上发射车,而是快速来到备好的数张导弹操控办理体系原理图前。
张旭介绍,正月初一他们有两项任务,一是安排“图上发射”练习,二是对配备车辆进行细心的检测联调,以坚持战备值班高状况。
说到“图上发射”,张旭的脸上显露骄傲的表情。两年前,他作为该训法的主创主干之一,见证了其诞生及推行的进程。所谓“图上发射”,是指官兵在不动配备情况下,使用原理图推讲发射流程操作动作及电路作业原理。现在,官兵们已“跑通”数百条图上电路,整理近万字电路解析,训法逐步细化老练,被上级推行至数个导弹旅。“‘图上发射’练习不只减少了配备损耗,还让练习功率大增。”他说。
笔者在练习现场细心心细地调查,官兵们个个昂首阔步、声响洪亮,有的大声复诵口令,有的细心叙述作业原理……另一个发射架指挥长、中士高美瑶表明,尽管新年不能回家,但掌握大国长剑看护华夏安定,任务很荣耀,“舍小家为我们、一家不圆万家圆,这是我国武士最朴素的情感认知。”
新年期间,该分队从始至终坚持着战备值班高状况。正月初三,分队官兵已全面打开练习。当天清晨,导弹洞库旁的山头上还没显露阳光,分队练习渐渐的开端。各发射架官兵全副武装,在各自练习区集结。为提高练习功率,分队借机打开了蛇年的初次防护课目交锋。
分队长手里掐着秒表下达口令:“化学突击,全身防护!”官兵们闻令而动,敏捷投入演练。
列兵陈英雄下连不到8个月,练习成果一直是同年兵中的佼佼者。他闻令敏捷卸下身上的战术背包,“啪”地一声扔在脚下,猫腰掏出防护装具敏捷穿戴。动作利索的他,本认为冠军在望,没想到被班长李梦垚抢得第一名。
“我赢在思想,思想才能表现号手才能,更表现我们分队的战斗力。”李梦垚摘下防毒面具,抹了把脸上的汗持续解说,“卸背包、扔地上、猫腰取装具,这至少需求耗费3秒,而我卸背包和取装具一同进行……”
分队干部介绍,淬炼官兵思想才能是分队战斗力提高的法宝。他们经过相似无预告交锋,提高官兵应急才能;经过临机改动课目难度,提高官兵应变思想;经过常态加载特情变量,提高官兵敌情认识……
正是这样的练习思路,让分队官兵“一通百通”,参与旅专业集训交锋,多个发射架登上龙虎榜;参与旅对立归纳交锋,屡次取得第一名。
李梦垚说,小交锋仅仅官兵们正月初三的“开胃菜”,接下来的“抗缺氧练习”才是新年大餐。所谓“抗缺氧”是指官兵穿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并打开实装操作或其他练习课目。
“号手就位!”穿戴着防护装具,官兵们的口令声显着烦闷了许多,但操作动作并未遭到多大影响。打开设备、衔接线缆、通电测验、特情处置……练习课目连续打开,练习强度持续加大,官兵们饱尝住了一次次检测。
一个练习阶段完毕,指挥员下达了免除防护的指令。只见官兵们脱下防护装具,个个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身上的热气遇冷瞬间变成白烟散向四周。
“持续练习!”不多时,响亮的哨音伴着口令传来,官兵们下一阶段的练习又开端了。穿行在各发射架间,但见长剑倚天、战车轰鸣,官兵口令声、操作配备仪器声等各种声响此伏彼起,让人热血沸腾。
该部领导介绍,分队组成短短数年,均匀每个发射架模仿发射流程练习演练千余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特情加载,分队在一次次实战演练中淬炼生长,重大任务满意,实弹发射次次成功。
导弹洞库外的天色暗下来,练习完毕,官兵们列队回来,我们一同唱起那首响亮的战歌:“祖国容易不必咱,用咱便是出重拳,天上地下有了咱,出手就把欢歌传,有咱就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