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让“电”这一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此后人和电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7月5号,赴福州市科技文化进社区安全用电促和谐实践队一队走进福州市仓山区金洲社区居委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电烙铁的使用。
社区小朋友们跟着爸爸和妈妈陆陆续续一起来到金洲社区居委会。在队员们有条不紊的组织安排下,小朋友们离开爸爸和妈妈坐到了位置上安静的等着课堂的开始。
社区小朋友们跟着爸爸和妈妈陆陆续续一起来到金洲社区居委会。在队员们有条不紊的组织安排下,小朋友们离开爸爸和妈妈坐到了位置上安静的等着课堂的开始。
三个队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向小朋友们以及家长们介绍了电烙铁的含义,作用以及使用时语言注意的事项。似乎实物更加吸引着小朋友,不等队员将所以内容都讲完就迫不及待的想去尝试如何来焊接。当然,有求必应的实践队员开启了动手实践课。为了小朋友的安全,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的形式来教小朋友使用,即使临时被吸引进来的小朋友也获得了参与这次活动的机会。细心的指导跟着时间的流逝也得到了明显的收获。
焊锡美观大方之后,队员们向小朋友展示了一个电路回路,发光的小灯泡引得小朋友跃跃欲试。仓山区政协委员,由区政协陈峰主席带队,一行30人,恰巧在金洲社区进行参观,看到了这一幕欢快实践的场面,不免拿起了手机对着小朋友和队员们拍照,还有鼓励。
在今天活动结束的时候,小朋友的作品已完成,小灯泡也顺利点亮。家长们看到小朋友的脸上的笑容,也是十分欣慰和激动。今天进金洲活动收获满满,感谢金洲社区居委会的提供场地和宣传,感谢小朋友和家长的支持。
“妈妈,我们家的电磁炉坏掉是不是因为只装了一根保险丝呀?”小男孩指着问卷上的一道题,好奇地看着身旁的妈妈。近日,由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组建的以“科技文化进社区,安全用电促和谐”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来到福州市仓山区的鑫龙社区走访当地居民,并通过鼓励居民填写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当地居民对于用电安全知识了解的程度。
实践队的队员们每天一大早就来到了鑫龙社区,搭建帐篷,挂横幅,搬桌椅,走访当地居民,发放问卷,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实践活动。在问卷调查的人群中不乏有在健身中心健身的老人和带着小孩在菜市场购买食材的家庭主妇。
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开始向居民们介绍起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居民们一些小小的疏忽导致电路故障,在缺乏用电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漏电,用电器短路,绝缘皮损坏进而导致的触电事故……无一不在降低居民们的生活品质。居民们在填写问卷时谈及日常用电的细节,实践队员们便根据填写内容和采访情况认真地记录着居民所提及的安全风险隐患,逐一向居民们分析导致电路故障的种种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活动结束后,居民们都表示我们的宣传及时改变了他们传统的用电方式,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分析和处理生活中发生的电路故障,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听完实践队员关于电路短路起因的讲解之后兴奋地告诉妈妈“用电安全应该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通过这次用电安全的科普,不仅让居民们开始留心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用电细节,对于实践队员来说更是一大突破。
“能够通过这次实践帮助到鑫龙社区的居民,我们真的很开心,居民们广泛的参与度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实践队员们用最真切质朴的话栓释了本次实践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