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慈溪县科技成果二等奖……77岁白叟陈其连从家中捧来了一叠又一叠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状,这是他41年里醉心技改的年月印记。陈其连原是慈溪三环柴油机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在职期间专心科研,完结了数百项技能改造,其间规划的小功率柴油机安装、试车生产线等项目,现在仍发挥着不行替代的效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陈其连从部队退役,进入慈溪农机修补制造厂(现慈溪三环柴油机有限公司)。初来乍到的他是机械行业的“外行人”,所以凭着一股子的拼劲和钻劲,夜以继日地学,不只跟上了工厂开展的步骤,初入“江湖”的他更是小试牛刀,在师父的带领下完结了不少小技改项目。
陈其连的突出表现,为他赢得了前往浙江大学机械系液压传动进修班进行进修的时机。“这次进修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他说,其时在慈溪,柴油机范畴是机械技能的全国,“液压传动”的概念闻所未闻。在浙大,跟着教授学习的7个月里,他渐渐认识到液压的奇特之处,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门,还意外收成了路教授赠予的两本备课笔记,这两本笔记成了他的宝典,也是他往后技改道路上不行或缺的攻略。
1972年,陈其连学成归来,正值公司遇到缸套水压检漏的瓶颈时期。面临每3分钟要完结5千克的无渗漏查验测验要求,公司开始选用的单柱塞人工检漏方法已无法习惯。陈其连得知状况后,决议学以致用,研制一台缸套水压检漏机。之后的每一全国班时刻,他都与两本宝典为伴, “满脑子都是图纸规划,吃饭想,睡觉也想,整个人就钻在里面了。”全身心的投入让他苦而不自知。通过无数次废资料的加工试验,半年后,这台从规划图纸到最后成型,全由他一手完结的半自动缸套水压检漏机诞生了,这也是该公司的第一台半自动机床,机器选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不只达到了质量开展要求,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近2倍的成效。
初战告捷让陈其连受到了公司的重用,也让他对自己愈加有决心。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公司的订单随之加大,原先纯手工的铸造方法难以满意日渐增加的订单量,陈其连临危受命对其进行技改。时刻急迫、资金有限等条件让项目变得难上加难,“只能没日没夜地赶工。”陈其连回想,焚膏继晷地加班是其时的常态,为了按期竣工,他乃至3天3夜不眠不休,规划图纸、机器安装、流水线调试……调试期间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阻止,最难的当数电器遇灰“停工”问题。终究,在无先例能够学习的环境下,他创造性地提出选用“气动射流”操控的方法,成功研制了半自动铸造流水线,这项技改使得单班柴油机铸件年产量达3万套,在其时同行业中居于首位,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8年,陈其连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在机械设备范畴名声大振,“改造能手”成了他的标签,不少范畴内的工业公司慕名而来,找他排忧解难。陈其连也是二话不说责任为对方供给技能指导,无偿共享研究成果。陈其连说:“几十年过去了,慈溪工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开展,三环要勇立潮头,在设备、技能上不停地改善改造。”■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通讯员 叶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