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都会存在的‘小、散、缺、不平衡’等主体问题,”2006年2月24日,在市模具产业推进办,正在埋头工作的市模具办主任谢强,这样介绍最初介入这个模具行业的第一感受。
模具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样的模具基础很难支撑“工业强省”及“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年”战略的要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于去年7月成立模具产业推进办公室,“目的是在模具产业领域内,做那些企业办不了、但又是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急切需要的事情。”
在2005年的推进工作中,全市模具产业取得了初步进展。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全市模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同比增长60.3%,产品销售7.56亿元,同比增长52.7%,出货5900万元,同比增长195%。
“应该说,整个模具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市模具产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成都敏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教授高工黄海基这样评说到。据了解,相关的具体推进工作包括:
完成了产业调研工作,拟订了模具产业推进总体目标及工作规划和措施;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了企业协作。完善模具产业链,启动了共享技术平台建设。为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引领作用,积极组建企业动态联盟。加强园区建设及招商,推进了产业聚集。加强对外交流,宣传了“成都模具”品牌等等。
“服务主导产业、做强特色模具。”展望2006年,市模具办将以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工作突破,以两大引进项目、五大技改项目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力争使全市模具企业产值在2004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2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全市规模以上模具企业数超过20家,新增出售的收益过亿元企业1家,全市出售的收益过亿元模具企业数超过3家。
加强对主导产业的服务跟进工作。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抓手,鼓励模具企业充分的利用软件平台等共用技术平台,慢慢地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完善模具产业链。加强模具软件技术平台、热(表面)处理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壮大精密电子模具、汽车模具等企业联盟。
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推进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完善和扩大模具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培训机械行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下岗工人,解决再就业问题。
深化园区建设及招商,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进一步研究我市及周边地区模具需求情况,热情参加集群招商;加强对产业链缺失环节招商等等。
企业动态联盟初见成效,模具产业初步发展,就在2006年进入第2个月的时候,我市模具产业捷报频传,而在3月1日,作为目前中国具有较高水准的第十届国际机床及工模具展览会暨中国西部模具产业高峰论坛,将在成都举行……“应该说成都模具发展的春天来临!”